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标题    科研园地    学习资料    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a href='/ShowCopyFrom.asp?Ch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8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环境污染致使生态结构遭到肆意破坏的事件频发,人类已面临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全球生态危机直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及其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早在1990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环保决定》)中的引言部分就着重指出:“随着人口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向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大量增加,还有局部地区人为造成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致使环境质量逐步恶化。当前,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并强调:“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社会各方长期、共同的努力,而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切实保护环境和适应可持续发展既现实又长远的需要。1970年美国率先提出了环境教育法,这一法案的提出对世界许多国家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2年11月国家教委与国家环保局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应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显然,生态环境教育任重道远,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许多幼儿园都注重开展幼儿环保教育,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根据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可发现,大多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主要是围绕在环境教育、废物利用、结合一些与生态环保有关的节日活动进行,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许多幼儿园都感到客观上可被开发、利用的环境教育资源有限,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认知的生态环境启蒙教育资源更显得远远不足。
    我园就坐落在以“节能环保、绿色生活”为理念而打造的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内。作为园区实施“生态优化行动计划”的领头羊,生态科技城内不但最集中、最全面体现出园区的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理念,而且成为园区北部最具特色的集生态环保产业研发和制造、居住、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宜居示范新城,我园的招生服务对象就是落户在这座宜居示范新城内的居民。我园作为中新生态科技城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建筑也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造,园所建造时使用了多种绿色环保节能设施:雨水回收系统、光诱导设备、墙体垂直绿化……这都为我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此,我园提出了“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将推动我园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我园所处地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努力探索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切实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同时为打造幼儿园环境教育特色积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经验。
    二、概念的界定
    生态环境 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引自“百度百科”)
    环境教育 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引自“百度百科”)
    生态环境教育 是指以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特指关爱自然生态环境,倡导环境保护的教育。
    生态环境启蒙教育 是指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所进行的幼儿喜闻乐见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理论假设和依据
    1.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是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启蒙教育资源的基本依据
    虽然我园具有丰富的地域生态环境教育资源,且本园的建筑中具有多种绿色环保节能设施,但并非所有的资源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发展需要。《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三个原则,即“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着重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由此我们认为,在开发、利用地域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时,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幼儿能够凭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去“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逐步萌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并能引发他们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充分认识、判断、尊重和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基础和需要,切实贯彻《纲要》强调的三个原则,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创设启示性、观赏性、互动性的生态教育环境是实施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保障条件
    关于环境创设的必要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曾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深刻地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也认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环境的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也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些教育理论和文献精神都告诉我们,幼儿获得知识和体验都需要对诸多所接触的事物进行直观的认知,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就依赖于周围环境提供的直观信息对他们的激发和诱导。因此,实施生态环境启蒙教育就必须十分注重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以使他们能受到环境的感染、熏陶和塑造作用。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根本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乌索娃曾说:“正确地组织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就意味着正确地教育他们,在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游戏时的各种相互关系中,能够实现有效的教育过程,正因为儿童在这里不是学习生活,而是过自己的生活。”《指南》科学领域中,“科学探究”方面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幼儿的生态环境启蒙教育活动就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游戏、尝试活动,在探索实践活动中他们能在获得环境保护体验和经验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环境知识视野。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利用我园所处的地域环境优势和园所本身的绿色建筑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启蒙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资源库;
    2.创设我园丰富多彩的生态启蒙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感染、熏陶和塑造作用。
    3.通过主题活动增强幼儿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爱护生态环境的生活习惯。
    4.帮助教师领会和把握《纲要》、《指南》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促进教师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多种途径(如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网上搜寻,等等)广泛搜寻生态环境教育的资源,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整理和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生态启蒙教育的资源,形成园本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库,以供环境创设教育环境和开展生态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参考使用。
    子课题二、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环境创设的研究
    研究要点:科学、合理利用所开发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共用环境和班级环境,凸显环境的启示性、观赏性、互动性,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子课题三、不同年龄段幼儿生态环境启蒙教育主题和活动的研究
    研究要点: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生态启蒙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确定适宜的教育主题、内容、形式,组织开展各种以幼儿为主体的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对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体验。
    五、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和要求,帮助教师确立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正确观念,正确把握教育内容、目标和要求;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有关生态环境教育的有关文献资料,较全面地了解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借鉴和启发。
    2.调查研究法: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网上搜寻多种渠道和途径,广泛搜寻生态环境教育的资源,从幼儿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筛选,选出适合幼儿园的开展的生态教育方面的内容,形成可利用的不同年龄段幼儿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资源库。
    3.行动研究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共用环境和班级环境,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确定适宜的教育主题、内容和形式,切实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启蒙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开展活动的操作性经验,反思研究过程并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经历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得到的收获、研究中的经验和思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及时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和研讨,从而有效指导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开展,为同类课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对象:本园大、中、小班全体幼儿
    六、成果形式(略)
    七、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完成选题论证、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与申报工作(2012年11月—2013年3月);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3.健全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有关章节以及《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学习生态环境启蒙教育方面的资料、经验、论著和相关研究成果;
    4.进行相关内容的资料查询,举行课题组成员的前期培训。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2月)
    第一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2月)
    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确立课题研究的主要突破点,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2.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资源的社会调查,从幼儿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筛选,建立幼儿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资源库;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生态环境启蒙教育共用环境和班级环境;
    3.确定适宜的教育主题、内容和形式,开展生态环境启蒙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观摩、研讨和交流活动,探索开展活动的操作性经验;
    中期汇报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对前期的研究过程和初步经验进行总结、反思,整理研究成果,举行中期汇报,听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在中期汇报基础上修订、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
    继续深入进行各子课题的研究;积累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类汇总,为结题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收集、整理生态环境启蒙教育活动设计、论文、教育随笔,汇编成集;
    2.做好生态环境启蒙教育观摩活动和课题研究结题工作的准备。
    八、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分工(略)
    九、主要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2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二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1990年12月5日颁布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发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5]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
    [6]《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薛烨、朱家雄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文章转自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

 

 

文章录入:姚艳萍    责任编辑:姚艳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Copyright  2014-2019 www.ksldyey.com 昆山开发区绿地幼儿园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园址: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景王路188号 电话:0512-36905012 备案:苏ICP备17048471号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