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标题    教育时空    课改探航    小绿失踪记

小绿失踪记

小绿失踪记

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吧,自然角里仅有的一只小乌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总是围在它旁边,看着、说着、笑着,还给它取名“小绿”。他们发现,小绿晒不到太阳,在阿姨的帮助下,小绿便“寄居”在了高处水培的器皿中。

有一天早上,每天第一时间就要去给小绿喂食的茉茉,急忙跑来告诉我:“小绿不见了!”其他孩子和我听闻后,赶忙跑过去确认了这个令人有些震惊的消息。孩子们围着我不断询问“小绿去哪儿了?”………我本想说出我的猜测,可孩子们的不停议论却让我改变了主意,我转念问道“我也不知道,你们觉得它去哪儿了?”他们的想法不断涌现:有的猜它已经从高空坠亡了,可是“死要见尸”,小绿豪无影踪;有的猜它逃跑了;有的猜它去找妈妈了……

虽然这时已经到了计划安排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但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却丝毫不减,干脆就让孩子们围绕着“小绿去哪儿了……”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本可以打断孩子们的反应,甚至可以用其他活动来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按部就班地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然而我选择了“退一步”的方式,把一部分话语权交给孩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问题作为探索活动的引导。因为当发现孩子在探寻自己的问题时,放弃预设的课程计划,而依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开展活动,是生成课程的最佳时机,也更加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的发挥。

光讨论可不行,还要付诸行动。这不,有几个孩子已经俯身找了起来;麟麟拿着放大镜试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明哲负责鼓舞士气,大喊着“我们一定要找到它!”;粗线条的茉茉则在教室里四处跑来跑去……忙活了半天,小绿还是不见踪影。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依然没有放弃寻找。他们散步时在草丛间细细“巡逻”,还跑到隔壁两个班去找,甚至一度想把小七班乌龟大家族中的一员当成小绿拿回来……我鼓励着他们的想法,心中却暗暗丧气,大概是找不到这只乌龟了。

我们常说,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过度环节乃至是入园离园,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这一切都能成为课程。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中也提到——解放儿童的时间和空间。这些理论告诉我们课程不应该被计划所禁锢,更不应该被时间安排表而限定。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一日生活安排,将固定的时间点变为稍稍宽泛的时间段,让幼儿成为“时间”的主人。因此,在孩子们找寻小绿这件事上,我没有限制他们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晨谈、户外体锻、散步、排队离园,时时都能听到他们谈论关于小绿的话题;洗手池下、花坛边、楼梯间,处处都能看见他们寻找小绿的身影,这让他们有充分探索与思考的空间。

在小绿失踪的大半月里,孩子们想了许多办法:主动询问爸爸妈妈小乌龟的生活习性,找遍了学校里的阴凉处;班级门口的龟粮堆成了一座小山,想以此把小绿“吸引”回来;各个班级都收到了他们亲手绘制的“寻龟启示”……到后来,小七班的孩子一见到我们,就自动反应了一句“没有看见你们的小乌龟。”

突然有一天,田田在厕所的角落里发现了它!它趴在那儿一动不动,茉茉已经心急着大喊“小绿死了!”可扯扯它的脚,它还会缩进去!它还活着!孩子们兴奋极了。

小绿回来后,孩子们也丝毫没有闲着:他们围在小绿身旁,陪伴它的时间更长了,时不时地就要跑去自然角看一看;认真完成每一次饲养记录;原本底下铺的大石头也被撤走了,全部换上了细小的石子,以防小绿再次“爬高越狱”……

“小绿失踪”事件,让我感叹教育的奇妙,也让我更加笃信,幼儿园教学中,最真实、有效的课程,就源自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与情感引导着课程发展方向,我所做的是跟随他们,成为他们的有效资源热情回应,在必要时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如此一来,我便成为了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有更多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想法,观察他们的行为,记录他们的收获。

即便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令人惊喜而意外的结果,但事实上,能否找到小绿”并不是最重要的陶行知先生曾说:“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热爱思考、敢于表达、付诸行动、充满热情,这远比一节常规教学活动的收获多得多。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