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标题    科研园地    学期汇报    中三班微课程:水稻的一生

中三班微课程:水稻的一生

中三班微课程:水稻的一生

金童  俞文华

一、课程起源

在小朋友眼里,秋天的田野是神秘的。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和自然环境疏远,缺少种植活动的经历,对种植活动对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有点陌生。彬彬从田野里摘来的一株稻穗,引发了我们的课程——“稻”。区域里,孩子们自发的探寻和讨论充满了愉悦的气息。这株金黄色的稻穗里藏着什么?这是米吗?好像见过,好像又不一样?

二、快乐采风

  第一站——稻田“寻米”

米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们疑惑了,大米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于是我们走进“稻米”的世界。我们先召开了班级家委会,将这学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与家长们进行交流,家长们对我们准备开展的活动给予很高的支持,并共同商讨,选好幼儿园附近可以观摩稻穗的地方。

周末,彬彬和妈妈预先踩好点儿发在了群里,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来到了田野。田野好大啊,秋日田野的颜色真多啊,孩子们立即投身这一片广袤的金黄色,开始寻稻米之源。当然,走进田野,光看稻米哪够啊?我们还发了一张调查表,寻找秋收的农作物有哪些,比如:摘扁豆,挖红薯,探寻野菜的秘密,挖挖泥土的气息,尽情享受着田野的风光。  

第二站——农家“收米”

孩子们把田里的稻穗带到了教室,大家赶紧凑上去观察,有的忍不住用手摸一摸,有的凑上去闻一闻,还有的拿起稻穗在比一比高矮。这些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呢?又是用什么收割的呢?米从哪里出来的呢?孩子们冒出一个个好奇地问题。于是我们观看了李子柒《水稻一生》的种植过程视频,与孩子们一起了解了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还学到了用甩一甩的方法可以将稻谷从杆上弄下来。孩子们纷纷学起了这个动作,看着孩子们这么有兴致,不妨就来动手做一做吧。孩子们有的学着视频里的动作甩一甩,有的在用手剥一剥,剥了一会儿有孩子觉得手疼,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问他们有什么工具可以保护我们的小手?孩子们说手套,可教室里没有那么多手套怎么办呢?涵涵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生活区里有袜子,之前我们用袜子套在手上变小鳄鱼,一下子解决了手套紧缺的这个问题,彬彬发现戴上手套剥的就更快了,手用力一拉,大串大串的稻谷都下来了。于是将这个方法告诉了其他小朋友,孩子们纷纷学习了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将带来的稻穗都剥完了,手里捧着沉甸甸的稻谷装进袋子里。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孩子们说要把它拿到太阳下晒晒,需要在光线好的地方,这样稻谷都能晒的到,可以选择哪里呢?萌萌觉得教室边上的大阳台上可以晒,我们每天路过那里太阳照得可暖和了,于是我们铺上报纸将稻谷铺在上面。

晒完的稻谷怎么把壳去掉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嘉文说用两根手指头夹一夹,楷楷说用指甲剥一剥,到底用什么方法好呢?不妨大家都来试试吧,楷楷用指甲剥一剥后发现:“哇,里面真的有米哎,白色的米。”孩子们都想尝试剥一剥,于是大家都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剥稻谷这一体验。旁边的彬彬说:“剥的手都疼了,农民伯伯可真辛苦。”想把米剥出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孩子们在剥剥、看看、闻闻中感知稻米的秘密,孩子们的感受源于他们的亲身体验。

第三站——超市“辨米”

  涵涵说:“老师,我看到稻子里米粒是白色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家里、还有幼儿园里煮的饭会有红色、黄色、黑色等很多颜色呢?”这下可开启了大家的话匣子,有的说:“你不知道吗?那是黑米、红米。”有的说:“我和妈妈去超市买过五彩米。”好吧,既然说到超市,我们何不利用身边的资源,去超市实地调研,看看米粒的世界究竟有多缤纷。

  利用周末,孩子们与爸爸妈妈开心地逛起了超市,在超市卖米的区域里陈列着各种各样颜色不同的大米。我们的家长朋友当然没闲着,跟随意犹未尽的孩子一起,在超市里看一看,找一找,耐心的与孩子们介绍,使孩子们了解了不少有关大米的知识。孩子们观察、比较、讨论,发现米的种类真不少,在丰富的资源面前,积极与之互动,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探究米粒世界的小秘密。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家长这一拨重要的力量,在我们班,他们同样是主角。

三、多样体验

孩子们陆续搬来各种花样、各种颜色的米,“老师,这就是爆米花的米吗?”“为什么这个黄米的上面都有小黑点儿。”孩子们兴趣高,我们就趁热打铁,开展了一系列别致的亲子活动。

营养“米粒大集合”:小小米粒营养多,别看米粒身体小小的,但他们的营养很丰盛,通过科学活动探索了大米、小米、紫米、糙米、薏米、黑米等不同的营养价值。米粒的共同与不同让他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皆学习”。

家庭美食“米制品”:生活中吃过哪些米做成的食物呢?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一些米制品的美食,孩子们淘洗、爸妈制作、爷爷奶奶下锅蒸煮,全家一起品尝,做出了汤圆、年糕、五彩饭、米糕等等,生活中的米制品真的好丰富啊!孩子们也感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天天在家干的活儿原来并不那么容易,冯冯拿一碗米到水龙头下,拧开水龙头,水流的冲力一下子把米冲跑了,自己也被喷了一脸水,冯冯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亲子制作“米粒粘贴画”: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精巧构思、细细描画、小心翼翼粘贴,颗颗米粒串接的是浓浓的亲子情,温馨的爱传递。在幼儿园里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吸管、泡沫网、手揉纸、颜料等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稻穗、手指点画等,展示出稻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灵动的课堂赋予“米粒”生命,孩子们的热情让“米粒”蕴含的价值不断发酵,此时,空气微醺,仿佛弥漫的都是米粒的甜香。

四、光盘行动

午饭后诗怡小朋友讲了一个“不挑食,不浪费”的故事,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了,大家都在说着谁谁谁昨天中午剩饭了,也有小朋友说着自己不爱吃的菜,一脸的不开心,在听了诗怡的小故事之后,孩子们都高高的举起小手说“老师,我们再也不浪费了。”粮食来之不易,光盘行动就是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吃多少盛多少,杜绝浪费。

怎么不浪费呢?要做到把盘子里的食物都吃完,不浪费,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醒大家节约粮食呢?有小朋友说他看见很多餐厅点菜的时候有“光盘行动”的图画。我们也可以画“光盘行动”的标记贴在吃饭的地方。你想画什么呢?孩子们有的想画农民伯伯在种地,有的想画自己吃完饭的开心样子,那大家都来画一画吧。

作品完成了,我们采访孩子们想把自己制作的标签挂在哪里呢?孩子们说挂在可以吃饭的地方,比如家里、班级里或弟弟妹妹的班级里,这样就可以提醒大家都要珍惜粮食。孩子们制定了14天打卡记录,从自身做起才能带动身边的人。相信经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爱惜粮食的重要性,更将节粮、爱粮的理念传送给每一个人,让“节约粮食”这种美德一直延续下去。

五、种植活动

怎么才能让这一群5岁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节约粮食”这一概念呢?一个种植计划在我们班启动了。

“你想种什么”有的小朋友想种青菜,有的想种萝卜,有的想种大蒜。于是我们给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牛奶盒,带回家里种上自己想种的蔬菜,孩子们把种好的带到班级里,有的说:“老师我找的那个泥太难挖了,废了我好大的劲。”“挖泥的时候蹲的太久,我的腿都酸了呢。”我对他们的付出与坚持给予了高度的表扬,同时对他们说:“距离收获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像农民伯伯种水稻那是经过日日夜夜一共180天稻子才成熟的,我们才刚刚将种子种下去,接下来还得照料它,坚持每天浇水才能有收获。”通过这样的种植体验更能让孩子们了解种植的辛苦。

六、自主游戏

  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课程游戏化的春风推动着老师抛旧迎新,推动着我们的孩子放开手脚,主动发现,自由探索,愉悦地感受,尽情地收获。当孩子们带来的各种米粒投放于游戏材料区,材料的多样与充分给了孩子更多的创造与发展空间,他们自发生成各种游戏玩法,在游戏过程中不断丰富游戏内容,推动“稻米”课程的实施。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做好游戏计划,有的在剥,有的在转动磨盘,莫成细碎的米粉。稻子放在里面,当石头碰上石头,稻壳儿就这么悄悄地和米粒分开了,不过“古时候的人们要吃到米粒好难啊”,孩子们这样的感慨让人忍俊不禁。

节节和凯文这次合作玩游戏,就想把可爱的小米挑拣出来,他们已经耐心地忙活了一阵,不知能不能成功呢?米粒分家,这可是个细活儿,几个男孩子玩得聚精会神,节节把大家做了分工:“你挑大一点的薏米,我挑最小的小黄米。”看我们米粒分家的工具是不是有点看头呢,这个分类盒是凯文带来的月饼盒内包装,这些小镊子,每一把的镊子头都不一样哦,这是有凯文和妈妈逛超市时的大发现,小朋友用起来可以各取所需。在美工区里,不起眼的稻草也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编个草环跳个欢快的草裙舞吧。生活区用稻草编辫子,打扮得美美哒快快乐乐去旅行吧。娃娃家里,孩子们烹、煮、炖,不亦乐乎。这些画面的捕捉和定格只是我们孩子快乐游戏的一个小小缩影,玩不够,乐不够,想象无极限,创造却有痕。此刻,老师唯有走到孩子们中间,耐心聆听,静静观察,悄悄记录下我们的欣喜和惊奇。

七、课程反思

有关水稻的课程看似始于偶然,而这种偶然能够引发连锁反应,恰是因为关注到了孩子的兴趣点,符合孩子们的探究需要,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一起,从起初对大米由来的懵懂到清晰的理解大米生长、加工的步骤环节,丰富了幼儿对米粒种类、营养的认识,更能让孩子直观的了解到大米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他们学会珍惜粮食,传承中华文化的光盘行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本次微课程能顺利地开展,家长资源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正是有了家长的热心和支持,孩子们才有了“走向田野”的机会。而亲子寻找各种米类、亲子制作米粒画、亲子烹饪米制品、光盘行动等活动,都推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增进了亲子感情。收集多样的米粒材料与充分给了孩子更多的创造与发展空间,孩子们自发生成的游戏玩法,其价值远远高于我们教师的预设。当然,作为老师,不能止于观察,主题课程的实施需要老师不断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解释看到的和听到的。

本次微课程依然余音袅袅,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个课程所蕴含的多重价值。的确,“植根于孩子的生活,真正来自于孩子,让孩子做主角,自主推进课程的进程”,生活是美的,学习是快乐的,体验是多样的,感受是丰满的,孩子们,老师愿和你的父母一起,陪伴你成长,与你一起收获。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