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标题    教育时空    课改探航    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摘要】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生命中心的教育就是死亡教育。没有生活中心的学校是一所死学校。没有生活中心的书是死的书。在死教育、死学校和死书中鬼混的人都死了。” [1]字字珠玑,批判了旧时代的教育理念,为新一代教师集体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作为新时代下一名光荣的人名教师,我们必须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发展方向 肩负责任

当今社会教育问题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教师群体,一直在不懈的探索高效、灵活的教育方式。而当今学校在现有的教育资源下,经常会走向旧时代与现实脱节的老路,我们老师现在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成了一大困惑。摆脱这种困境,开发特色教育成为了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 生活教育理论形成背景

“年轻的小姐少爷富有读书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小生境教育。” [2],而广大人民所真正需要的是“大众教育”。陶行知先生深刻的理解到当时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生命具有教育的功能,这是我所有基础教育实验的指导原则。”受瑞士教育家培斯泰洛齐的启发,先生立志成为中国教育“试验之先河”。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约翰·杜威给先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杜威先生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早期先生受其影响尝试着将杜威的思想搬回中国,发现并未成功。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远高于当时的中国,当时中国国内学校少之又少,教育行业及其不发达,照搬美国的做法完全起不到振兴中华的作用,在现实面前,先生认识到之前想法的落后性,将杜威先生的理论反过来运用,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之适应中国教育发展需求,为我们新一代的教育理念指明了方向。

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是永恒在变化的,也就是说,生活始终包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就是教育’。” [3]生活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简单的粗略的理解为人生在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具有教育意义,好事就有好的教育意义,坏事就有坏的教育意义,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反过来,我们所做的教育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所制定的一切教育方法、原则都是需要以为生活服务为出发点,不以生活为出发点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即教育往深层次去想其实还包含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在其中,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 ,进棺材才算毕业。[4]”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突显出教育的力量,在教育中也需找到与生活的联系点,把教育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使生活更符合我们的预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让生活更加美好。

(二)社会即学校

第二个层次“社会即学校”是对“生活即教育”的发展与补充。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学校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社会即 学校”大大拓展了我们教育的领域。陶先生曾说过:“从公众的角度看,社会是群众的唯一学校,生活是群众的唯一教育[4]。 ”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藩篱之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应该回归社会,将社会看成一个大学校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统一的教育氛围。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能让所有社会群体都能参与到教育中去,让所有阶层的百姓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能够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那个年代,能接受教育的群体有限,所教授的知识也与生活脱节严重。推行国民教育,大胆尝试以普罗大众为主体,来创办学校,实现“大众教育”,正是先生的这种超前的理念,为我们现代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社会与学校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互济”作用。“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内涵,改变了传统上对于学校、教育的概念。在社会中吸收,使学生所学不在脱离生活实际,有利于增强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能力。教育乃国之根本,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祖国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生活即是教育的具象化方法论。对于“教学做合一”先生曾给出过自己的解释:“教与学的统一是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它是教育现象的图示。在生活中,做事情就是做,学会从自己就是学习,而影响人就是教。教学仅仅是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其中的三个不互相排斥。同时,教与学的统一是生命规律,即教育规律。其含义是:教学方法是以学习方法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以方法为基础的。如何学习和如何教。教与学都注重‘做’。教学生的是学生。”[5]将“做”放在第一位,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一认识论思想。将“行”作为基础,颇有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意思在里面。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完全割裂的,就造成了只会种田的“田呆子”与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两种极端,两者互不相干,都在做着事倍功半的事情。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教劳心者劳力,让劳力者劳心,将两者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顾名思义,要教别人,先自己琢磨透了,自己先学会了,掌握了,让后再去让别人明白所要学的知识。其实就跟我们现在的备课一样,在上课之前,所有老师都需要进行备课,为的 就是将所要教授的内容熟悉,理解透了,然后才能将自己的理解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试想,自己还没整 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让学生如何明白所教授的是何内容。“有学有教”即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实现“文化为公”。

最后,我们所谓的教育并不仅仅是教一个人,教一个人去学习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做,教人学做事。“授 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今后才能靠自己去生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着主体的作用,老师从旁指导,具有 指导作用,老师就是要教会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是从方法、关系、目标三方面对“教学做合一”进行抽象分析,归根结底是需要我们知道如何去将一件事情做好,靠书本、靠借鉴他人经验,靠一切工具,不能蛮干,不能空想,立足于实际。 教学是一回事,不是三件事。我们必须教和做学校。教学生的是学生。[7] 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他们说:做就是教 ;从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中学习:做就是学。真正的教学是学生教,学生通过做来学习,另一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功夫去教书,而不是当老师。[8]

三、生活教育有感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旧时期教育思想上一次星火燎原的革命,借鉴了西方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中国实际,对构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加快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在教育方法上

陶行知先生认为:“从前,先生,他只教他的意思;尽管学生有各种才能和兴趣,他还是不情愿地带学生去收集他的教学方法,并匹配他的教科书[8]。”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老师累,学生也吸收不了多少。所以,我们现在都提倡寓教于乐,用轻松的环境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幼儿教学中尤为重要。幼儿因为其特点,对于注意力的集中较小学中学生来说会显得弱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师能够“对症下药”,这对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孩子的 学习效率都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二)在思想方面

先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环境下,能够有如此先进的想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只为教而学,不考虑实际应用,往往学无所用,另外,传统教育的受众也十分有限,多数为一些富家小姐公子,穷苦百姓是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教学的,这也就突显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先生能够打破传统,推行教育改革,提倡让所有大众都参与到 教学中去,以创造和试验的精神提倡“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 套用书中的一句话:“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从整个中国社会出发,特别关注广大人民群众,无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以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就他的思想而言 ,它是建立在‘实践第一’的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的 [9]。”

(三)时代意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无疑是伟大的,终其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为中国教育寻找合适的出路。在猛烈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非常行之有效的先进教育理念,反应了时代的发展脉搏。先生清楚的知道,中国的未来就在与教育的未来,如果要改造那个落后的中国,首先必须要改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推动了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到目前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先生用一生来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师不多,人师难找。”先生两者兼之。走出了一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之路。我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也要像先生一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思想品格。“教的再多,也不如教人如何去追寻真相,学的再多,也不如去学习下如何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做个人。”这不仅是先生为人处世、教学做人的准则,也是千千万万奋斗在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所需遵守的准则。在新的时代,对人的发展要求更加全面,所以,我们作为人民教师,除了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还应该不断的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达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境界。同样的,我们还应该多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良好的教育氛围。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理论宝库。生活教育理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先生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前进方向,不仅可以克服我们在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教育的弊端,还能激发出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性与创造性,促进教师群体学习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会教师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工作,提高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并把这种优秀的思想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寓教于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教育孩子,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四、【参考文献】

[1][8]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5)

[2]邓朝喜.论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农村教育.重庆陶研文史,2008(1)

[3][5]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91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93

[6]李英.“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地理数学的启示.科学咨询,2006(12)

[7]康志良,凌皓主编.高中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思想建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207

[8]阮凡.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探析.安徽大学,2016(4)

[9] 刘梦.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