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标题    教育时空    教研动态    【绿幼微课程】“揭秘”食品袋——大一班微课程

【绿幼微课程】“揭秘”食品袋——大一班微课程

 

“揭秘”食品袋——大一班微课程

实施时间:2021.10~2021.11

 

缘起

这天早上,孩子们吃的点心是独立包装的波力小圆饼,祺祺撕扯了半天还是没有打开,旁边的灝灝看得有些着急,便帮祺祺撕开了饼干袋。这时夏夏拿着袋子还没拆开的饼干也走到了老师面前,“老师,我不会打开。”

 

 

 

怎样才能打开食物包装袋呢?吃完点心后我们一起讨论了下。

 

 

用手撕。

用剪刀剪!

撕那个尖尖的口子!

为什么会有这个锯齿呢?

为了方便我们打开!

那没有锯齿的该怎么打开呢?

用牙咬呗!

对于包装袋的封口处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那就先收集些不同种类的食品袋子吧,自此,我们探寻食物包装袋上秘密的旅程也开始了。

 
 
 

 

1

2

 

在上个学期关于“味道”的课程故事里,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过食物外包装的一些内容,但是限于当时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便没有继续进一步的活动。这段时间发现,每周的早点里都会吃一次这种独立包装的小饼干,而孩子对于自己撕袋子总是莫名的兴奋和激动,借此我们便开展了关于食品包装袋的一系列活动。

 

#

 

 

 

 

 

 

 

 
 

收集时的困难

 
 

收集食品袋的任务已经通知了好几天了,但是带来的袋子寥寥无几。在一次晨谈活动中,我们一起讨论了下:“为什么才带这几个食品包装袋呢?”

 

妈妈不给吃零食。

零食还没吃完,不能一次性吃太多

我家吃完零食就把袋子扔了!

大家对于零食的态度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把袋子带来呢?

 
 

请爸爸妈妈帮忙吃完。

用小袋子分装包好,留着以后吃。

 
 
 
 
 
 
 
 
 
 
 

于是又给了孩子们两天时间,去超市收集了一番,这一次带来了不少。

 

食品袋

 

 

 

 

 

 

 

 
 

袋子的“嘴巴”

 
 

看着堆积如山的袋子,孩子们热情高涨,一起开始寻找袋子的“嘴巴”。

 

有瓶盖的!

有吸嘴的!

这是拉链的!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不一会就找到了各种封口方式:自立拉链类、锯齿类、膜封口等,那要怎么打开呢?

 
 
 

 

1

2

 

一群人跃跃欲试起来,有的用手扭,有的直接撕,还有的试着先找封口的细缝。经过一番实践和讨论,我们了解到,不同的食物包装袋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封口方式,就会正确打开了。

 

1

2

3

在讨论袋子的封口时,我们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鼓励幼儿积极操作、实践,对于各种封口种类有了进一步的探究。

 

 

 

 

 

 

 

 
 

袋子的“衣服”

 

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类袋子,孩子们都被外包装上的图片吸引住了。

 

“老师,这个是海苔!”

 

“这个是水果干。”

 

说到袋子的“衣服”,大家都有话可说,有不少认识汉字的孩子还研究起袋子上的文字了,另外一些孩子则用手用力揉搓袋子,发出了“哗啦哗啦”的声音,几个女孩试着闻一闻袋子里的味道,也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尝试用脚踩一踩一些比较硬的盒子。

 
 

探索袋子“衣服”

BAOZHUANGDAI

 
 

经过讨论汇总,大家发现,这些袋子里装的食品都不一样,每个袋子上的正面都有一些图文设计,袋子背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文字,不过,每个包装袋的颜色、花纹、形状、大小等等都不一样,生产日期也不相同。

为什么要设计不同的袋子呢?

 

为了区分不同的食物。

为了包装不同大小的食物。

食物的硬度不同。

轻重也不一样。

轻重?怎样才能确切的知道哪种食物分量重、哪种轻呢?

 

有孩子建议用手感受,有建议放进书包里背背看,有说用秤称,还有的说用沉浮实验,但讨论下来发现这些方法都不是很适合。这时小贤提议道:“可以看看袋子上的标志,有一个地方好像有写重量。”于是我们拿了一个袋子开始查看,果然有一处写着数字,原来这是净含量,也就是袋子里食物的重量,看来袋子的衣服上也有着很大的用途。

 

 

大班幼儿对于食品袋的相关信息有着丰富的经验储备,在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急于给予解答,给予幼儿足够的探讨、思考空间,虽然净含量这一名词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理解其概念。

 
 

给袋子“解剖”

 

包装袋上还有什么有用的信息呢?一群人把袋子翻来覆去的翻转、观察,发现很多信息都藏在了立体折叠处,大家建议把袋子拆开变成平面图形,于是孩子们分组选了一些食品袋子,开始了“解剖”。

“解剖”袋子

几分钟后,大家把袋子铺平了,这次能一目了然的看清各种信息啦!

 

 

 

接着大家把自己认识的标志或者信息进一步剪了下来,在展示台下,我们一起分类归纳,发现以条形码、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净含量居多,由于不认识文字,很多其他有用的内容都没法进一步了解。

 

 

 

 

于是我们又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请爸爸妈妈帮忙介绍、然后完成调查。一周后孩子们带来了调查表,我们把表格汇总,发现袋子上有用的信息真多:产地、生产日期、配料、安全标志、保质期、贮存方法、食用方法.......

 

给袋子分类

 
 

一说到分类孩子们激烈的讨论起来:按照大小、硬度、透明不透明、立体盖子、生产地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我们按投票的方式来选择分类方法,大家一致同意按照食物的“味道”来分类。

 

味道

 

每拿出一个食品袋子,孩子们都能坚定的说出它们的味道:甜,酸,辣......

经过一番统计,我们把这些袋子分成五大类:甜、咸、辣、酸和原味,大家惊奇的发现,桌子上的食品袋子中,有一大半都是甜味,一小半是咸味,而酸辣和原味的只有几个。

 
 

袋子分类

DAIZIFENLEI

 

对于分类,大班幼儿已经熟能生巧,大小、形状、颜色......而对于食品袋这种立体且大小不一的物品,以往的认知并不能支撑后续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尝试决策、经验梳理。

 

排第几?

 

有些食品我们都没吃过,你怎么知道它就是甜的呢?

看配料表!

 

那就一起来看看配料表吧,如果白砂糖排在前几位,说明这种食物里的糖分确实高。

 

 

 

 

 

大家分组分配好食品是甜味的包装袋,请认识字的小朋友找一找有没有白砂糖、排在第几,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通过对配料表的观察记录大家发现,乳酸菌饮料中有白砂糖、排第三,巧克力中有白砂糖、排第一,曲奇饼干中有白砂糖、排第二,奶粉中并没有白砂糖。看来,光靠尝味道并不能准确的知道食物中是否含糖,最重要的还是看配料表。

咸的食物该怎么去分辨呢?

看食用盐排第几呗!

 

那就也来看看吧,我们拿了一袋榨菜,查看了配料表,惊奇的发现食用盐竟然排最后,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老师的讲解大家了解到:要全面的认识一种食物,除了看配料表,还要看营养成分表。而食物的咸度最重要的就是看营养成分表里最后一排的纳。说到纳,孩子们都很陌生,可是说到盐,大家便兴奋起来,原来食用盐中便有很多的氯化钠,这袋榨菜里的纳有3000多毫克。

 

何为低糖低钠?

 

纳吃多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一起来看段视频吧!

原来纳吃多了竟然会让人变丑。

还会得高血压。

我奶奶就是高血压。

我家里还有测量的机器呢。

 
 
 
 
 
 
 
 
 
 
 

通过视频大家知道了每一百毫克中少于120毫克纳的食物是比较健康的,而对于糖的危害更不用多说,这群大班的孩子很快就能说出不少:糖尿病、蛀牙、长胖、不长高......

 

 

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中藏着这么多糖和钠,那有没有低糖低钠的食物呢?何为低糖低纳呢?

 

没有糖也没有纳的。

那也太难找了吧!

那就找找白砂糖不在配料表的前三名、纳低于120毫克的食物吧!

 

在开展这一环节前,我们担心大多孩子不认字,对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不能很好的辨认,但在分组活动中发现,幼儿在同伴间的主动参与、主动分享的过程中促使其自主观察和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一切学习资源的能力。

 

再一次收集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区开了不少超市,里面摆满了各种食物,可以去找找看。

 
 
 

来到了“美食广场”,孩子们分散开始了大侦查,认识字的小朋友很快就分辨出是否有糖,不认识字的请老师帮忙找出配料,对于纳,大家都知道要看框里营养成分表的最后一栏。可是找了半天,只找到了牛奶和黑豆粉符合要求。

 

 

 

 

放学后孩子们纷纷来到了超市,开始了又一轮的侦查,妈妈们也发来了前线一手照片,有蹲着的,有弯着腰的,一个个拿着手指头都在认真的检查外包装袋上的信息。

再次收集

食品袋

第二天一早每人都带着战利品来到了班级:牛奶盒、坚果袋、果汁杯......分好类大家发现,奶制品类最多,其次是坚果、水果干类,另外还有一些粗粮、无糖饮料等。

 

 

这一次的收集依旧是一桌的琳琅满目,但幼儿对于食品袋的经验认知相比之前却是在小步递进、层层推进中。

 

给袋子“检测”

 
 

这些东西真的都很健康吗?

大家举手投票,发现一大半人竟然都不赞同,可是又说不出原因,那就请专业的保健医生来为我们解惑吧!

我们选了几种代表性的食品袋:牛奶盒、酸奶饮品、葡萄干袋、无糖可乐瓶、果汁杯,大家带着疑问来到了保健室,营养知识渊博的医生阿姨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这些食品是否健康。

 
 

通过讲解大家了解到:有些食物本身就含糖,比如水果类,经过烘晒或榨汁,糖的比重会增多,而一些无糖饮料虽然没有糖,但是有太多的食物添加剂,比如色素、防腐剂等。医生阿姨还告诉我们一个选购小窍门:配料表里的东西越少说明食物越健康。

 
 

0零食打卡记

 

既然零食这么不健康,那你们都喜欢吗?

“不喜欢!”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

看来还是得问问爸爸妈妈们,我们在班级群里做了个小调查,家长们纷纷留下了记录。

 
 

第二天大家分组统计,用√ ×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汇总制成了柱形图,孩子们的零食情况一览无余。虽然都知道零食不健康,可还是想吃,所幸妈妈们都对零食有所限制,每周投放的次数也不多,但是也有个别孩子没有限制。

“那平时肚子饿吃什么呢?”有人抗议道。

“可以吃健康的零食啊!”有人回答。

哪些食品比较健康呢?

先一起来看看“零食扇面图”吧!

 

 

 

对于孩子们来说,“经常食用”、“适当食用”这些名词的指向性不够明确,我们把经常食用定义为每天,适当食用定义为每周,限量食用定义为每月。经过观察讨论,大家发现每天吃的食物里,谷类、坚果、薯类吃的比较少,可以把一些零食替换成这些食物。怎样才能付诸于行动呢?

 

今天开始不吃!

那就少吃一点吧!

你怎么知道吃的多不多?

用笔把吃的零食记下来,看谁吃的少。

那万一吃多了怎么办?

既然如此,那就来个0零食打卡记吧!孩子们把表格贴在家里的墙面上,每天记录下有无吃零食,如果没有就画个笑脸,比比谁的笑脸积的多。

 
 

 

周末在家,妈妈们纷纷发来了孩子在家的打卡现况。

#

 

 

 

 

我们的思考

 

食品袋相关知识的信息量较大,很多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超过了其认知水平,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适时删减了内容,对于外包装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全面的展开了解,而是选取接近幼儿生活的素材,从点出发。

从收集食品袋、认识食品袋再到解剖食品袋,教师跟随着幼儿的脚步、努力转换视角,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把健康这一目标放在首位,适时支持,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尝试去思考探索。

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期间,幼儿也发现了不少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生产日期为什么总是隐藏的很深,很难发现;有的食品袋的生产日期后面竟然还有英文字母……期待我们后续的揭秘吧!

文字:龙雪倩老师   |    排版:徐肖肖老师

审核:新媒体工作室

 

 

新媒体工作室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ksldyey

官方网站:ldyey.ksedu.cn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1-12-03